新周报 总第935期
2025-07-02 12:34 知音官网发布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如何破除“山头主义”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针对“山头主义”的历史和实际,毛泽东见微知著,依据党的建设的实际,系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略,即: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尊重实际,照顾山头;着眼大局,消除山头主义。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
“山头主义”的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党内认识不足、教育不够等主观原因。就其社会历史根源而言,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一个地方的革命党、革命军队起来打敌人,就很自然地形成各个集团、各个山头。所以我说山头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特殊情形的产物,应该承认这个东西”。
就其主观原因而言,毛泽东认为它是由党内教育不足造成的。虽然这种山头及其主义不是人为形成的,且具有盲目性,但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党的团结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正如毛泽东1944年4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学习和时局》演讲中所指出的:“目前在我们党内严重地存在和几乎普遍地存在的乃是带着盲目性的山头主义倾向。”
由于山头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因此,对这种盲目形成的山头及其主义既不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也不能听之任之、姑息放纵,而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加以正视,并妥善解决。
中国共产党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的烈火是选择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一处一处分别点燃的,各块根据地处于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加上交通阻隔,通讯困难,与中央的联系以及彼此间的联系不多也不直接。各根据地只能在中央的大政方针下,独立自主地对敌作战,因而形成各自的斗争方式,各自的人际关系。
这种情况在各根据地联成一片、夺取全国政权之前是不可避免的,应当予以承认。
对此,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革命就看不见了。内战之后是八年全面抗战,抗战时期也有山头,就是说有许多抗日根据地,白区也有很多块,北方有,南方也有。这种状况好不好?我说很好,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国革命。所以这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坏的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而不是山头。”所以,要承认山头,反对山头主义。
尊重实际,照顾山头
照顾山头,就是承认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权衡考虑,统筹安排。各根据地长期在分割的状态下独当一面地开展对敌斗争,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不被敌人打垮,主要靠了根据地的军民、官兵、上下级之间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他们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而且各山头的同志在血与火中锤炼出来的感情关系,对于全党的统一并不一定是坏事。
相反,只要处理得当,它可以成为全党大团结的基础。因此不仅应该承认,而且应当予以照顾。所谓照顾,就是在考虑全局问题,特别是在用人上应当顾及到各个山头的利益,应当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代表性,应当允许那些老上级老下级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
中共“七大”召开期间,对中央委员会选举要不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也就是所谓“山头”),曾有两种观点:照顾和不要照顾。针对主张“不应该照顾山头、不应该照顾各方面”的意见,毛泽东认为,这“也是一个理想,但事实上行不通,事实上还是要照顾才好,照顾比不照顾更有利益”。
为此,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肃清山头主义,就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这样才能缩小山头,消灭山头。”鉴于“七大”以前的中央委员会在组织成分上没有反映各个方面的革命力量,没有照顾山头这一实际情况,“是不完全的,是有缺点的”,毛泽东提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应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要成为一个缺陷最少的中央。”
但是,照顾只能是相对的,如果硬要照顾得那样周密、完全,就有可能是一种凑数,也不能体现“少而精”的原则。所以,作为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就要“包含有大批有全国影响的同志(就是出了名的,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也要包含大批过去有地方影响、将来可能有全国影响的同志”。
正是根据上述精神,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既坚持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又照顾到各条战线各个战略区(山头)。这既有利于加强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和指挥,又有利于加强党对各地区、各条战线工作的领导……(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