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17期
2025-05-30 14:39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忆述遵义会议:实际上张闻天当召集人,我管事
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毛泽东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不朽的贡 献??梢院敛豢湔诺厮?,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遵义会议。关于遵义会议,毛泽东 有许多回忆与论述。“老是三票对四票下去不行,我们扩大一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曾多次回忆遵义会议,谈会议的筹备、会议上的斗争、会议召开的时机、策略考虑以及一些领导人的贡献。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开始了长征。11 月底,经过血战,突破湘江封锁线,跳出了包围圈,使蒋介石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失败,但红军自身却付出沉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为 3 万多人。
部队不断受到损失,导致士气低落,首先在领导层中,对于当时的错误指挥有所议论,酝酿着不满。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领导同志也开始觉悟。张闻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就说过,李德这样指挥怎么行,这样怎能打胜仗?
据贺子珍回忆,由于王明路线的执行者给毛泽东加上种种罪名,一直到长征时都没有勾销。在离开中央苏区前,任何人都不同毛泽东讲话,毛泽东也不去找任何人。在长征初期,人们仍不同他讲话,而他却打破沉默,同政治局的同志、中革军委的同志一个个地谈话,反复阐述他的意见。这样,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很多领导同志已经支持毛泽东,为遵义会议的召开 奠定了基础。
张闻天在延安整风时写道 :“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1934 年 12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黎平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同时,会议决定 :到遵义地区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 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后,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在此期间,毛泽东一直在考虑政治局会议的力量对比问题。据毛泽东身边人员回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 20 多年后,曾在一次党内高层小范围的谈话中讲道 :“在长征以前,在政治局里我只有一票。后来我实在不行了,我首先做了王稼祥的工作,王稼祥同意了我的观点,又通过王稼祥,做了张闻天的工作。这样,政治局开会,经常是两种意见,一边是我、王稼祥、张闻天,三票 ;他们那边是四票,一票是博古,一票是李德,加上另两位。每次开会,都是三票对四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后来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就说,老是三票对四票下去不行,我们扩大一下,我把拥护我们主张的下面的人找来,你们把拥护你们主张的下面的人也找来,搞个扩大会议。”毛泽东还提议 :“把军委的负责同志和各军团的主要领导人都请来参加,他们处在斗争第一线,应该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毛泽东的建议得到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博古也表示同意,这样,原计划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变成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除随中央红军长征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外,红军总部和各军团的主要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会议。而这部分领导同志大部分赞成毛泽东的主张。
“遵义会议承认博古政治路线,只集中弄清军事路线”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而没有讨论政治路线问题,为什么?毛泽东这样解释 :
“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则主要地是反对战争中的机会主义,把战争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战争环境的反映。”还说,“遵义会议承认博古政治路线,只集中弄清军事路线,因为中央在长征中,军事领导是中心问题。当时军事领导的解决差不多等于政治路线的解决,组织上不久也取消了博古的中央书记而以洛甫(张闻天)代之,因为当时只有如此,才能团结我们内部。”
遵义会议决议没有指出政治路线的错误,而且还认为“军事领导的错误”对“整个路线说来不过是部分的错误”,这是大智慧。对此,参加长征的李维汉有如下的说明 :
一是党内思想还不一致,条件还不成熟,多数同志还没有认识到其政治路线也是错误的 ;再就是鉴于紧迫的战争环境,因此,毛泽东等同志没有提出这个问题。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当时是处在没有根据地,敌人前堵后追的战争环境中,战争的胜负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主要问题。这时,如果提出王明等人的政治路线也是错误的,会使党内受到过分的震动,引起大的争论,对打仗非常不利。政治路线问题可以留待以后讨论,这样做对于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争取长征的胜利,有重大的意义……(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